茶文化中国特产网

中国特产网
汇集全国旅游信息,旅游景点大全,旅游百科知识

修水哨子

修水哨子是修水的地方小吃,哨字应该是食字偏旁,那个哨子的哨(shao)字是方言,中文中没这个字的。修水哨子是修水县一种历史悠久而富有特点的美味食品。凡到修水的人无不想美餐一顿哨子,而好客的修水人常以哨子佳肴来礼待我们的客人。只须是亲口尝过哨...

  修水哨子是修水的地方小吃,哨字应该是食字偏旁, 那个哨子的哨(shao)字是方言,中文中没这个字的。

   修水哨子是修水县一种历史悠久而富有特点的美味食品。凡到修 水的人无不想美餐一顿哨子,而好客的修水人常以哨子佳肴来礼待我们的客人。只须是亲口尝过哨子的人,又无不为其皮嫩、馅香、爽口而称赞不绝。    说起修水哨子的来历,修水群众中还留传着一段极为美好的佳话。相传夏禹年代,修水区域山洪瀑发,农田、村庄被毁,作物颗粒无收,农民靠上山采野菜野果为生。后大禹来到修水,组织群众治理好了水患。当地群众十分感谢大禹治水的功绩与恩德,可在那荒年灾月里又拿不出好东西来供献。大伙想到治水期间,多少个日日夜夜,大禹和群众一块辛勤治水,连餐饱饭都没吃过,非常是过意不去。当时面对山高林密,有位老农提出,大伙上山搞点野味来为大禹送行,略表心意。於是大伙商量好后,就一边派人上山挖野山芋,一边派人打野兽。就如此把挖来的野山芋煮熟做成皮子,把野兽肉切作馅子,包成一种食品,外形上尖下圆,起名字为哨子,上奉大禹。大禹和大伙吃后感觉味道很好,从此修水人会做也爱吃哨子,自古到今天,代代相传,而且越做越美味,成为修水食品一绝。   目前每当节日,亲朋往来,重大喜庆,修水人都作兴哨子,以示庆贺和款待亲朋。不过到了现在修水人吃的已不再 是用野山芋和野兽肉做的哨子,伴随生活质量的提升,哨子的用料也愈加讲究,在制作上也大大作了改进。   目前常吃的修水哨子的一般做法是:第一剥去毛芋的外边毛皮,再将新鲜的家种毛芋(又称芋头)洗净入锅煮熟,,等其凉至20-25摄氏度左右,把其搅成糊状;再将新鲜的红薯粉(每斤毛芋配三两左右)拌入毛芋糊中,在搅拌时加入些香油(油的配量一般以每斤毛芋 3-5钱左右),拌成的料以软而不粘手为宜,拌好料后放置待用。拌完毛芋料再配制馅子。爱吃甜食者可用白糖、芝麻粉、桔饼、桂花等加肯定的化猪油或香油调制。爱吃咸食者可用腊肉或火腿加入大蒜、虾仁等配料制成。等两项料馅备好后,就可做哨子了。包时先把毛芋料捏成小圆团,大致像普通包子的包法,把制成的馅子包在中间,外型包成上尖下圆,表面不能有裂缝。最后就是上笼蒸熟。蒸时先将锅内水烧沸,水量以覆盖蒸笼底层为宜,将装好的蒸笼放入锅内,用大火蒸15-20分钟左右即熟。蒸熟后的哨子又软又香,趁热装盘可食。   当然修水哨子只是大家介绍的传统美食,欲知其味,还要到修水去亲口品尝为快。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中国特产网 » 修水哨子